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首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名单,东北落叶松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等50个科研基地被设立为首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覆盖全国重点典型区域。我院获批5个:东北落叶松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林业研究所)、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大岗山森林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大青山森林综合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长白山北坡天然林经营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资源信息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试验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重要平台, 5个长期科研基地的设立,将为中国林科院更好地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和转移转化提供坚强保障。
东北落叶松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落叶松是东北及中南部高山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在东北中温带地区,从“六五”到“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支撑和重大专项以及行业专项等重大项目持续设置育种和培育相关课题,重点解决了种质利用、高世代育种和定向高效培育中的关键技术,选育了一批良种,建立了不同材种培育技术体系,取得多项省(部)、市级成果。大孤家林场50年间来,已建成集收集、测定、和示范等为一体的落叶松科研试验基地,规模达300 多公顷。设立为长期基地后,有助于改善科研试验设置、监测和技术成果示范周期短、地点零散等问题,保障长期稳定在东北中温带开展落叶松育种和培育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在生产中高效推广应用,推进落叶松产业化进程。
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乌兰布和沙漠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分界线,位于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之间,同时也是黄河内蒙古段和河套绿洲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生态屏障区,在生态区位上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2018年“两会”期间,国家将乌兰布和沙漠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国家生态屏障建设,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开展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可以将贺兰山、狼山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完整的“贺-乌-狼生态屏障”,不仅能缓解该沙漠周边地区的沙害,更对下风口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关键性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亚热带大岗山森林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亚林中心成立近40 年来,主要开展以油茶、杉、松、竹、阔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繁育、培育技术、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和林业科普研究。建有亚热带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级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国家油茶良种基地、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繁育与栽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华东分中心、省级林木良种创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不同类型、多用途的科研科普公共平台。建设亚热带大岗山森林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开展亚热带主要林木种质资源长期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完成油茶、杉木、南方红豆杉、重楼等林木和优良林源药用植物种质系统收集以及核心种质构建工作,选育一批优质、高效的良种,提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水平,为亚热带林木良种选育、高效森林培育模式构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持续的科技支撑。
广西大青山森林综合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树种资源丰富,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区域。该区域人工林普遍存在良种短缺、结构简单,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不高等亟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林业科研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建立区域性长期稳定的综合型科研基地,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森林全生命周期培育、近自然森林经营和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研发提供长期稳定的研究平台。基地建设对区域林木种质资源和木材安全保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长白山北坡天然林经营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基地位于我国重要林区-长白山北坡林区,是东北天然林和国有林区的典型代表,对于维护东北地区的生态平衡与木材安全、及保护以东北虎和东北红豆杉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地具有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长期森林经营的历史。典型森林类型包括阔叶红松林、云冷杉针叶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等。基地和中国林科院长期合作研究达30年。2009年中国林科院与延边州林管局(延边林业集团)在延吉签署协议,合作在汪清林业局建立了“中国林科院汪清试验示范基地”。为国家林业局“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国家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目前面临森林质量不高、经营模式单一、功能不强等制约国有林区发展的共性问题。依托该实验基地,开展长白山林区典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研究,对于揭示森林经营原理、精准提升东北过伐林区的森林质量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